你好,這里是BIMBOX。
大基建是個好方向,可這個領域的知識和工具茫茫多,每次都不知道從哪開始聊起。今天咱們專門挑兩個你乍一聽很熟悉、細一想又很陌生的工具,一起來漲漲知識。
咱們看這兩年很有名的鄂州花湖機場項目,中標單位使用的軟件,熟悉B家軟件的小伙伴可能會比較清楚,像是場地道路用OpenRoads啦、房建專業(yè)用OpenBuildings Designer啦,專軟專用,都很容易理解,BOX之前也花了不少篇幅,給你講述這些工具在專用領域的強大能力。
不過,再仔細看,凡是Bentley系列軟件中標的項目,還會經常出現兩個軟件的身影,一個是MicroStation,一個是ProjectWise。
看到它們有沒有些不解和疑惑?比如:有了專門的建模工具,為啥還需要負責通用建模的MicroStation?為啥體量很大的項目,建模時會偏愛MicroStation、管理時會喜歡用ProjectWise?它們和一般的設計軟件、和工程網盤相比有啥不同呢?
本來我們對這些問題也是搞不太清楚,最近和基礎設施項目行業(yè)的兩位高手前輩聊了次天,順便請教了一番,算是徹底把Bentley這兩個熟悉又陌生的工具給搞明白了,今天也把這次學習的收獲分享給你。
1.「又快又全」的MicroStation
先來說這款Bentley公司最為「古老」的軟件之一,MicroStation,也是基建行業(yè)使用最多的CAD軟件。
有個比較常見的誤解是:MicroStation是用來畫圖的CAD軟件,Bentley其他軟件是用來建模的BIM軟件。跟著這個誤解的問題則是:既然Bentley面向不同的專業(yè)領域,都有專門的建模軟件,那在什么情況下還會用到簡單的繪圖工具MicroStation呢?它不應該被淘汰了嗎?
其實這是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了按照「二維繪圖CAD軟件」和「三維建模BIM軟件」來區(qū)分工具,甚至不同專業(yè)的BIM軟件之間也要有所區(qū)分(比如道路和建筑)。
但Bentley這家公司并不是這樣設計軟件的,實際上,包括MicroStation和大量基于它開發(fā)的工具在內,Bentley的軟件只在創(chuàng)建數據的功能上有所區(qū)分,但在文件信息讀取方面卻是完全互通的。不管是二維還是三維,都在以MicroStation為核心的軟件環(huán)境中,無縫地達成多專業(yè)協作。
所以,MicroStation不是Bentley的「二維畫圖工具」,而是系列產品的「通用建模平臺」。
100萬個球體:很能打的通用建模平臺
為了便于理解,你可以想象,MicroStation是生產最基礎的積木塊的工廠,而Bentley其他軟件則是更高級別的工廠,路橋軟件是把基礎的積木塊預組裝成了道路和橋梁組件,工廠設計軟件是把基礎的積木塊預組裝成了工廠需要用到的組件,但它們在MicroStation這個基礎積木廠的層面,是邏輯互通的,它們生產的成果也是可以隨時回到這個工廠被修改和裝配的。
所有這些積木,都被存儲為統一的「.DGN」文件。經常有使用Bentley軟件的小伙伴會在群里和我們說,一個DGN文件走天下,從來不用操心兼容問題和導入導出問題,「格式自由」真的是很省心。
另外,作為一款設計工具,MicroStation兼容自家的DGN,也還兼容A家的DWG格式。
很多項目到了一定大的體量,或者遇到了非常復雜的建模需求,現有的建模軟件「扛不住」的時候,會嘗試使用MicroStation。前面說到的鄂州花湖機場選擇了MicroStation作為通用建模平臺,原因之一也是當時需要實現造型和編碼的構件數量達到了2500萬個,包含了大概5億個信息點。
有位Bentley圈子里的前輩跟我們說,一次人家問他咋能看出這軟件性能咋樣?他當場把一個球體復制了100萬份,居然還能跑得動。
MicroStation最主要的優(yōu)勢,就在于對超大體量模型的三維功能支持。這種訴求在BIM技術流行之前還是比較小眾,但隨著技術和市場的發(fā)展,大型的、對三維設計有需求的項目,尤其像是水利、水電、冶金等行業(yè),復雜的異形結構很多,在選擇建模工具的時候,有時候面對的不是「好不好做」的問題,而是到了「能不能做」的程度了。
在這種類型的項目體量下,Bentley軟件的性價比也就比較好了。
另外也有前輩告訴我們,由于Bentley還少有地保持著特定版本永久授權的模式,所以也有一些國內的設計機構,會選擇在某個版本不再升級,一次性買斷若干套,省下后續(xù)的費用。
而因為Bentley不同版本的軟件,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向上、向下同時兼容,所以即便十幾年不升級,也只是會錯過最新版的功能,卻不用擔心文件打不開的問題。
我們也較真地追問了一下,為啥MicroStation在性能上就是比較能扛呢?
在幾何信息角度來看,區(qū)別于大多數單核的三維平臺,MicroStation集成了三個三維內核,分別是基于西門子強大建模技術的實體建模(Solid Modeling)、B樣條曲面建模(Surface Modeling)和網格建模(Mesh Modeling)。這三個內核各司其職、同時運行。
比如,針對體積在一公里范圍內、造型任意復雜的形體,利用實體建模,可以出色地完成任務;對于數據量巨大、但精度要求不高的地形、山體等模型,就是網格建模發(fā)揮作用的場景;而到了那些對精度要求很高的曲面,比如汽車外殼或者水壩的雙曲面造型,則可以用B樣條曲面建模來完成。
當用戶建立簡單的模型,軟件會調用消耗資源最小的內核來完成建模,比如相比用幾百個面片尺寸來描述一個球體,利用圓心 半徑兩個數字來描述一個球體更加高效,節(jié)省計算資源。
而當你去建立更加復雜的模型,軟件會自動在后臺把它升級為更高級的內核,過程中用戶是無感的,這也是MicroStation能更好的支持大體量模型的原因之一。
或許因為Bentley在計算機硬件尚不發(fā)達的時代,就專注服務于大型基礎設施項目,他們對性能的追求是一直寫到最基礎的代碼層面的,這也是為啥很多公司選擇用它作為圖形引擎來開發(fā)軟件的原因之一。
數據集成:從幾何到非幾何功能
MicroStation還有個特點,讓它更像是一款模型和信息處理工具,而不是一款畫圖工具,那就是對項目、屬性和參數的深度控制能力。
對于不熟悉這款軟件的人來說,打開MicroStation并不能直接新建一個文檔就開始畫圖,而是要設置項目的配置、工作空間、工作集等等,以滿足不同企業(yè)、不同項目情況的設計需求。
因為MicroStation一個軟件會覆蓋設計的整個流程,涉及到的工作很多,為了避免按鈕太多、找不過來,還專門區(qū)分了不同的工作流,比如繪圖、建模、實景建模、渲染、可視化等等,讓軟件在不同場景下顯示不同的功能按鈕。
你可以在軟件里創(chuàng)建和定義一系列的屬性,然后把這些屬性附加到一個二維或者三維幾何體上,后續(xù)也可以零代碼實現對這些屬性的任意修改。
與此同時,特定的屬性和參數也可以反過來驅動幾何形體的尺寸,也就是我們常說的「參數化建模」。
屬性控制和參數化建模,這兩個功能在我們熟知的各種BIM軟件里并不陌生,但在基本圖形這層就做好這樣的設計,可就真不算常見了。如果不在底層、而是更高層去做屬性和參數的定義,就很容易因為不同軟件的寫法不同,導致模型無法直接互相兼容。
正是因為MicroStation有這樣底層的屬性和參數基礎,Bentley才能基于它開發(fā)出各種各樣的BIM軟件,比如工廠行業(yè)的OpenPlant,路橋領域的OpenRoads等等。國內也有不少的企業(yè),認為MicroStation平臺在模型和數據承載方面確實是好東西,但又面對著比較特殊的行業(yè)需求,于是就選擇基于它來開發(fā)自己的軟件,或者干脆做出商業(yè)軟件來對外銷售,MicroStation在國內很多銷量還真都是授權跟著國產軟件賣出去的,只不過大家對外宣傳的時候很少提。
除了常規(guī)的建模工作,你還可以給模型定義不同的材質,給場景添加燈光,進而實現圖片渲染、動畫制作等。還能很好地支持傾斜攝影采集的實景模型、三維掃描錄入的點云模型、GIS數據等等。了解得越多,你越能明白它是一個數據的集成平臺,而不是一個繪圖或者建模工具。
盡管支持這么多的功能,在實際項目里,使用者不一定會在MicroStation里面運行它們,始終別忘了,以MicroStation為核心的軟件,互相都是通的,很多功能在其他衍生工具里也同樣存在,基礎的操作都是相通的,用戶在學習掌握了MicroStation之后,再學習其他軟件,只需要掌握專業(yè)相關的部分就行了。
說到這兒,你應該對它有了更深的了解,它并不是一個繪圖軟件,而是一個通用建模平臺。在真實的項目里,即便已經有OpenRoads、OpenPlant等軟件,MicroStation也在下面幾個方向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:
? 第一,很多時候,工程師需要建立一些非標構件,或者對模型進行一些快速的修改,并不需要專門啟動對應的專業(yè)軟件,只用更基礎、速度更快的MicroStation就可以快速完成模型和數據的搭建。
? 第二,等各專業(yè)都用各種工具搭建了自己的模型,最后要搞一個總裝配,那么各種Bentley建模軟件建立的模型,都可以直接在MicroStation里秒開,所有幾何也能被正確讀取。
? 第三,項目對定制功能有更高需求的時候,基礎功能完善、對大體量模型支持優(yōu)秀的MicroStation,會成為二次開發(fā)的基礎平臺。
2.「靈活又穩(wěn)定的ProjectWise
如果說MicroStation是Bentley的工程內容創(chuàng)建平臺,那么ProjectWise這個工具,用最簡單的一句話來描述,就是「活文檔管理和協作平臺」。
什么是活文檔?就是那些項目工作進行中的、由不同人負責維護更新的過程文檔。
一般的項目用到ProjectWise,主要都是遇到了「文件又多又雜、不好管理」的問題。包括各專業(yè)數據的格式眾多、數據無法實時更新、海量數據查詢困難、參與方眾多帶來的異地協同難度大等等疑難雜癥。無論是設計、施工還是業(yè)主方,只要項目上了一定體量,都會不同程度地遇到類似的問題。
國內很多企業(yè)和項目,早期也都沒什么「管理平臺」,所謂協同和文件管理大多數時間也都是在線下進行,那么隨著需要管理的專業(yè)越來越多、文檔變更越來越多,還有與之相關的設計標準化、上下游之間工作的銜接,這些問題都會在積累到一定量的時候爆發(fā)出來,讓他們不得不去尋找能專門用來管理海量文檔和流程的工具,而這就是ProjectWise出場的時刻啦。
聽到「文檔管理工具」,可能你的第一個疑問就是:它和網盤有啥區(qū)別呢?哎,這又是不太了解的小伙伴的刻板印象了,咱展開聊聊。
深度集成:從文件到數據的顆粒度細化
ProjectWise和網盤第一個區(qū)別,是它深度集成到生產軟件中,不僅限于B家自己的軟件哦。
比如前面說到的MicroStation、B家的各種建模工具,還有常見的AutoCAD、Revit、Civil 3D,微軟Office系列和Adobe系列軟件等等,都實現了平臺集成。
所謂集成,不僅是對這些軟件的格式支持而已,而是能有更深入的應用。比如,可以在這些生產軟件里直接進行新建、打開、保存文件等操作,文檔成果會被自動同步到ProjectWise里,不需要經過手動上傳下載的同步操作。再比如,引用的上游文件變更時,直接在設計工具中出現提醒和更新。
而管理者不安裝任何軟件,都可以通過ProjectWise平臺直接查看項目中的各類文件。那么基于這些文檔,像是設計院的提資、會簽、校審等流程,以及和外部單位的文件收發(fā)、報審報批等流程,就都可以在平臺里面走起來。
在一般的流程里,大家主要是通過內網的共享文件夾,或者是在線的郵件、聊天工具來協作。這些協作模式的顆粒度,都是到了「文件」這個級別。
而ProjectWise的協同,可以深入到文件的內部,去做數據級別的協同。
比如文檔檢索這件事,經常用ProjectWise的朋友就知道它的好,可以按照模糊名稱、創(chuàng)建者、版本等信息搜索,還可以按照圖紙名稱、編號、設計人等等屬性來檢索文檔。對于文件內部信息的檢索,不僅限于文本文檔,甚至連DWG和DGN等圖紙文件內部的信息都能檢索到。
再比如在線文檔引用參考,ProjectWise也能給辦得特別優(yōu)雅。AutoCAD、MicroStation、Revit等軟件都會用到的文件參考和引用,以前只能在局域網里互相鏈接,一旦遇到多專業(yè)跨區(qū)域協作就比較麻煩了。
使用ProjectWise就把協同工作從局域網擴展到了廣域網,文件的參考鏈接直接在平臺里完成,參考文件變更的時候,會直接收到提醒,隨時更新到最新的版本。
ProjectWise可以直接映射到互聯網或者部署到公有云中,當然國內大多數的公司都會要求進行私有化部署,哪怕是在異地進行的項目,也可以在項目所在地配置緩存服務器,這樣的分布式存儲,加上每次只傳輸修改部分的增量傳輸,這樣的同步速度很快,就能保證大型的異地項目協作、甚至跨國協作的順利進行。
對于設計項目,還可以在ProjectWise里管理各種設計規(guī)范和標準,比如AutoCAD的模板庫、Revit的樣板和族庫、MicroStation的配置文件等等,都可以托管在平臺上,負責人只需要維護平臺上的標準,后續(xù)項目的所有成員都會自動基于這個標準開始工作,不需要像以前那樣每次更新標準都得一個個發(fā)給所有參與者,標準化這件事的難度也就被降低了。
流程至上:責權分明少扯皮
不少企業(yè)不滿足于文檔的管理,會在文件管理的基礎上更進一步,使用ProjectWise的流程引擎,去開發(fā)和定制相應的工作流程管理系統,從立項到WBS分解,到不同權限人員任務的分解和分配,以及各種審批、提資等流程的發(fā)起和追蹤,都在ProjectWise里進行。
比起文檔管理一條線、任務管理另一條線的「兩張皮」管理方式,這種文檔與任務同時管理的方式就會更先進些,當這些任務包被劃分到人,也就不需要切換到新的系統,直接在ProjectWise開展二三維設計協同就可以了。各步驟生成校審單、進行歷史記錄、工作量統計等等工作,都交給平臺自動進行。
ProjectWise平臺提供了很多主流軟件的模型發(fā)布功能,像是Revit、Civil 3D、Navisworks都可以在軟件里一鍵發(fā)布,接下來相關的協作者就可以在網頁端進行漫游、測量、批注等操作,把傳統設計的審核流程和基于BIM的協同流程結合到一起,提升多人協作的效率。
除了對內管理文檔,對外文件收發(fā)也是很重要的管理流程。每個項目的參與方都很多,哪一版圖紙發(fā)給了總包、哪一份設計說明移交給了甲方?這都是很容易扯皮的問題。ProjectWise可以把成果打包發(fā)送,接收方會收到郵件提醒,同時平臺自動生成來往聯絡單,記錄文件的傳送過程,各方之間的下載和審批動作都會留痕,減少了很多后期的麻煩。
數字交付:從離散文件到結構化數
實際上,ProjectWise應用最多的場景,除了設計院內部的設計文件管理,最重要的就是業(yè)主方用于對各參與方進行工作成果管理。
以前的項目,大家交付的都是離散的、非結構化的成果數據,也就是各種文件、圖紙、視頻、表格等等,丟三落四、參差不齊那是家常便飯。
像是鄂州花湖機場這樣的項目,不同專業(yè)會使用不同的軟件,比如A家和B家的各種建模工具、Tekla、PDMS等等,如果沒有一個在線的、能兼容顯示所有成果的平臺,別說后續(xù)管理,光是交付成果都有很高的要求,不能亂來。這也是ProjectWise在其中作為三維協同管理工具存在的主要價值。
目前,Bentley已經可以把DGN、RVT、DWG、NWD等常用格式,在ProjectWise里統一轉換成.bim的結構化數據,甚至可以在后臺對已經發(fā)布的模型屬性進行擴充和修改,實現了數模分離操作,同時也能通過唯一的構件編碼,把外部數據和幾何模型進行掛接匹配。
模型在離開設計階段之后,可以被添加施工、運維等階段的信息,并且這個操作可以在原始建模軟件之外來完成,這就讓設計模型有了后續(xù)被繼續(xù)深化和應用的價值。
最終,各個組織協同作業(yè)的結果,交給不同的總包方或者業(yè)主,對方可以在Web端或者移動端,不借助任何本地軟件,打開網址就能查看所有合并的模型和文件,完成一個數字化交付的過程。
這樣利用ProjectWise,以三維模型作為展示的載體、以文檔和數據做為基礎,就能建立一整套數字化信息模型的交付體系,讓業(yè)主收到一份點哪里、看哪里、就能及時查哪里的齊全資料。
當然了,上面說的這些特點,想要在大項目里玩兒出花來,有個最基礎的前提:不能崩潰。而聊下來的幾位前輩告訴我們,作為一款在市場里服務了各種企業(yè)20多年的老牌工具,ProjectWise在長年并發(fā)數維持幾百上千的項目里,運行起來就四個字:穩(wěn)如老狗。
這一點文字可就真描述不清楚了,只能各位小伙伴親手去試上一試了。
好了,以上就是今天要和你聊的兩個「熟悉又陌生」的工具,相信這么一聊,你們也成了半個朋友了。
我們和Bentley團隊聊到了這次小小的軟件科普,也申請了些福利給你。
如果你想免費試用MicroStation,體驗一把大體量模型承載功能,或者找一位專家,給你一對一演示下更多功能,可以看一下下邊的圖片介紹。
同時,提交反饋之后,也能獲取一份電子資料包,解鎖軟件更多功能和價值點,了解來自全球的項目應用。
有態(tài)度,有深度,BIMBOX,咱們下次見!
版權聲明: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(fā)貢獻,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,不擁有所有權,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。如發(fā)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/違法違規(guī)的內容, 請發(fā)送郵件至 舉報,一經查實,本站將立刻刪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