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6日,據澎湃新聞報道,在廣西審計廳對9所區(qū)管高校2020-2022年度財政補助高校專項資金管理使用情況開展審計中發(fā)現,1所高校累計獲得財政投入科研經費1.31億元,實施科研項目862個,實現成果轉化0個。該消息被曝光后,引起了網友對高??蒲心芰土㈨棙藴实馁|疑。
除上述高?;?.31億元經費0轉化率外,在廣西審計廳的披露中還提到,另一所高校累計獲得財政投入科研經費1.79億元,實施科研項目702個,僅有5個項目成果實現市場轉化,占比0.71%。對此,廣西審計廳提到,轉化率低的原因之一在于立項重點不突出。
其實,高校科研成果市場轉化率低并不是個別現象。此前就曾有媒體報道稱,國內有高校的科研成果超90%,在課題研究結束后就被束之高閣,有些項目即使向市場推廣,也因與市場需求匹配度不高,導致項目無法推進。
問題出在哪里?究其原因,一方面是高校在對教師進行考核時,會把教師申請課題、發(fā)布論文等作為重要指標,由此就出現了課題研發(fā)以發(fā)表論文為目的,而忽略了科研的根本,導致過多的經費投入到論文型項目中,很難產生實際成果。如在廣西審計廳披露的內容中就有提到,3所高校實施科研項目2075個,其中預算經費10萬元以下的論文型科研小課題項目811個,占比39.08%。另一方面,不少科研項目在立項時缺乏調研,造成成果與市場所需匹配率不高,大量“專利”無法運用到市場中。無論是哪一點,都造成了資金和科學技術的浪費。
面對這樣的情況,高校應當反思和改進。首先要解決的是“重立項,輕研究”的問題,避免出現只要獲得課題立項,拿到經費,發(fā)表了論文,就完成了“科研項目指標”,而未對所立項課題進行深入研究的情況。其次,在立項前,要做好市場調研,有條件的可以與行業(yè)領先企業(yè)共同開展研究,并及時根據市場動態(tài)作出調整,科研與實際相結合,而不是單純的“閉門造車”。另外,對于已經研發(fā)成功的項目,要及時向市場推廣,在最快時間內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,用市場來衡量科研成果的價值,讓科技成果真正服務于市場。
除了高校自身的轉變外,政府和相關部門也應加強對科研經費的管理和監(jiān)督,健全科研經費使用的評估和考核機制,在立項前期做好審核,在研究期間要對經費使用、科研進度進行監(jiān)督,對于存在脫離市場或難以進行的項目及時叫停,并將監(jiān)督情況作為高??蒲薪涃M審批的依據。同時,還應鼓勵和促進高校和企業(yè)合作開展研究,并提供相應的政策支持,促進科研成果的有效轉化。
科研的目的是推動社會的高質量發(fā)展,如果科研項目最終淪為閉門造車,只有投入沒有產出,也無怪乎公眾會發(fā)出“這樣的科研有何意義”的疑問了。
上游新聞 時婷婷
編輯:龍春暉
責編:郎清湘 李洋
審核:陳旭
版權聲明: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(fā)貢獻,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,不擁有所有權,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。如發(fā)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/違法違規(guī)的內容, 請發(fā)送郵件至 舉報,一經查實,本站將立刻刪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