筆者根據(jù)自己對敏捷開發(fā)Scrum的理解,總結了敏捷開發(fā)從開始到結束的流程以及其適用的場景。
一、敏捷開發(fā)到底是什么
很難用一兩句話說清楚敏捷到底是什么,也許因為它只是一套松散的框架,有原則卻無具體方法,1000個項目可能有1000種敏捷的工作方式。敏捷只有在實踐中才有意義,一旦脫離實際去學習就變得近乎玄幻。
最常被討論的敏捷框架有3套:Scrum、Agile、看板。涉及到軟件開發(fā),尤其是面向C端Scrum和Agile更常見,看板方法擅長把繁雜瑣碎的工作一目了然,例如客戶支持這類事務性工作。
談論Scrum不得不提到PDCA循環(huán)(如下圖),這是一種擅長探索和創(chuàng)造的工作 方式,我認為Scrum正是圍繞PDCA循環(huán)方式衍生出來的的一系列理念、原則和實踐(如backlog、sprint、user story)。它不是方法論,更不是公式,也有一些方法體系,但可供參考卻不該照搬,不同的項目可能需要非常不同但都可稱為Scrum的工作流程。
(PDCA循環(huán))
如果只用一句話描述Scrum,我認為是:充分接納前景的不確定性,采取探索式前進,以為客戶實現(xiàn)價值為最終目的的開發(fā)方法。重探索輕預測,這是和線性開發(fā)方式的本質區(qū)別。
Scrum步驟由一個接一個Sprin(迭代)組成,因此新手想要快速上手Scrum的話,也許最該學習的是一個Sprint(迭代)從哪里開始和結束,如下:
1. 擬定和評估待辦事項清單
待辦事項即backlog,我的團隊叫需求列表/需求池,指可能要開發(fā)的功能列表。待辦事項有時來自需求方,但更應該來自產品經(jīng)理的遠見和洞察。所有被提出的事項(無論是否看起來有價值)都不妨先放入清單,再進行維護。維護包括:
①評估需求價值、工期和緊急程度,去偽存真
②值得做的真需求排定優(yōu)先級
③追蹤處理進度。
如何維護一個健康的backlog涉及細節(jié)很多,不妨參閱我的另一篇文章《如何維護健康的需求池》
雖然我的團隊習慣把待辦事項稱為“需求”,但我自己更喜歡《Scrum精髓》中的叫法——”價值“或者“特性”?!毙枨蟆痹趫F隊溝通中多指運營方而非用戶的需求,暗示產品對運營負責,而且暗示了團隊能預測產品的成功,這更符合瀑布式而非敏捷式方法;“價值”的叫法突出了敏捷的價值導向,為實現(xiàn)用戶價值每個角色都負有不可推卸的的責任?!疤匦浴钡慕蟹▌t突出了敏捷的探索精神,承認當前在做的未必是用戶真正需要的,只有檢測后才有定論?!皟r值”和“特性”都更能體現(xiàn)敏捷原則。
2. 沖刺啟動會
在上一步厘清需求優(yōu)先級后,團隊所有人(至少所有角色)坐下來規(guī)劃下個迭代要做的需求,也就是消化需求表里優(yōu)先級最高的需求。實際工作中,一些優(yōu)先級不太高但是簡單易做的需求也會見縫插針安排到下個迭代中,以求達到最大工作量。
經(jīng)過充分溝通后,對于下個沖刺應該完成哪些內容大家都應該達成共識。啟動會標志著沖刺的開始,一旦啟動任何人都不應該改動沖刺內容。也就是需求一旦進入需開發(fā)階段任何人不能進行改動。
為什么共識是進行敏捷的前提?
如果沒有共識,重視溝通,多方參與——容易扯皮,允許在“沖刺”前修改方案——容易推卸責任或拖延工期,每個沖刺交付最小可行化產品——基于各自利益對最小可行化無法定義,測試和迭代時也難對成果和方向達成一致。
舉例說明,如果某公司的開發(fā)團隊承接來自ABC三個不同產品線的需求,ABC對用戶價值的理解不同(都想讓自己的產品線占用盡可能多資源),在整個公司層面實現(xiàn)敏捷是很困難的。但是可以通過融合方式——關鍵點評審 盡可能晚確定最終方案,來結合兩種開發(fā)的優(yōu)點
3. 每日立會
每天固定時間召集所有角色開一個簡短會議,盡量不超過15分鐘,目的是公告工作進展。
4. 成果展示和評估
開發(fā)完成并測試后,再次召集所有角色,展示成果,之后投入使用。
5. 沖刺回顧和新沖刺規(guī)劃
已完成的事項,大家坐下來回顧看看哪些比較順利,哪些可以做的更好。
回顧完成后立即開始下一個沖刺的規(guī)劃。
二、敏捷和線性的本質區(qū)別
如上文所說,個人認為沖探索輕預測是敏捷和線性開發(fā)方式的本質區(qū)別。如下所示:
- 敏捷開發(fā):關照不確定性→探索式,注重應變→價值中心
- 線性開發(fā):關照確定性→遵守規(guī)程,注重良好設計→過程中心
敏捷開發(fā)承認環(huán)境、團隊、用戶和自身的不確定性,認為市場需求難以預測,因此包容試錯、探索前進,在小步快跑中實時校對方向。校對的參照點是用戶價值,是否能為用戶創(chuàng)造價值作為評價工作的關鍵指標。
相對而言,線性開發(fā)關注確定性的內容,強調準確預測市場,根據(jù)預測進行盡可能完美的設計,設計出來的藍圖必須嚴格呈現(xiàn),因此評價工作的標準也是藍圖實現(xiàn)程度,即使市場反饋可能并不盡如人意。
三、敏捷的適用場景
線性開發(fā)因為重預測,便于流程控制,但難點在于必須一開始就確定正確的設計范圍;敏捷開發(fā)因為是探索導向的流程,可以不斷深挖問題本質,提煉真正問題,但缺點是大項目跨部門時時間成本高。
由于敏捷方法以用戶價值為目標,瀑布方法以完美呈現(xiàn)藍圖為目標,項目制團隊中容易就價值達成一致,但是跨團隊跨部門甚至跨公司的項目中,各方理解的價值未必一致。如果能就用戶價值(也就是要交付的產品)達成共識,才能應用敏捷開發(fā)。如果無法達成共識,只能通過過程的控制減少溝通和時間成本,宜采用瀑布式開發(fā)。
根據(jù)優(yōu)劣勢,不管是敏捷還是線性開發(fā)都有其適用場景——常用于戰(zhàn)略決策的Cynefin框架非常適合解釋敏捷開發(fā)適用的場景,如下圖:
1. 簡單域(simple)-已知的已知
當因果關系顯然而見時。處理手法為”感受-歸類-反應” (Sense-Categorise-Respond),如導出銷售額數(shù)據(jù)/制作巧克力蛋糕。Scrum不是好的選擇,更應該選擇已被證明正確的方法。
2. 繁雜域(complicated)-已知的未知
需要專家診斷后找出正確答案。處理手法為”感受-分析-反應” (Sense-Analyze-Respond),如搭建底層數(shù)據(jù)庫/建造太空飛船。Scrum不是最佳方案,應該由專家處理。
3. 復雜域(complex)-未知的未知
因果關系只能從檢討中反映出來,難以預測,只能事后知道。處理手法是”試探-感受-反應” (Probe-Sense-Respond),如推出新產品/養(yǎng)育青少年。Scrum最擅長的領域。
4. 混亂域(chaotic)-不可知的未知
完全沒有任何因果關系的混亂情況,需要快速做出反應,沒有時間思考。需要的是”行動-感受-反應” (Act-Sense-Respond),如911事件/系統(tǒng)宕機。Scrum不是最佳方案,需要的是立即行動。
5. 如果連屬于以上哪個情況都不清楚的,是一個無序的狀態(tài)(disorder),等待參與者把情況安穩(wěn)至上面四個其中之一的情況。
軟件開發(fā)過程中可能涉及以上各個領域,但電商產品(尤其C端)大部分工作落在復雜域。需要實際工作中靈活適用。
本文由 @羊小雙雙 原創(chuàng)發(fā)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(jīng)理,未經(jīng)許可,禁止轉載。
題圖來自 Unsplash,基于CC0協(xié)議。
版權聲明:本文內容由互聯(lián)網(wǎng)用戶自發(fā)貢獻,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,不擁有所有權,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。如發(fā)現(xiàn)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/違法違規(guī)的內容, 請發(fā)送郵件至 舉報,一經(jīng)查實,本站將立刻刪除。